发布日期:2025-01-23 00:13 点击次数:122
华夏五千年沧桑巨变,荣辱交织。无论是王朝更替还是社会变革,不管是外族入侵还是自然灾害,经无数次的风雨洗礼,却始终屹立不倒,其关键在于自身独特且强大、绵延不绝的民族文化。而抗日之岁月,是民族记忆中一段波澜壮阔且满含悲怆之史诗。
东北三省的抗联志士在白山黑水写下壮丽的诗篇;燕赵大地的英雄儿女在太行山上在大平原中唱响可歌可泣的壮歌;1942年的河南何其惨烈;淞沪、南京成为中国人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梦魇;抗日烽火燃遍齐鲁大地;两湖军民在湖泽山川间绘就壮烈的画卷,武汉、长沙、常德、衡阳、石牌抗战何等悲壮;川渝作为抗日大后方百万川军出川抗日,归者寥寥,无川不成军; 为保卫抗战生命线之滇缅公路,数十万青年埋骨异国,血染山河;岭南大地遍地白绫尽显英雄本色。中华儿女众志成城,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国共两党,在废墟与苦难中奋起抵抗,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,从黄河两岸再到长江南北,华夏之地处处燃起抗日烽火。
展开剩余44%诗词如战鼓雷鸣,激励人心,《七律·长征》虽写长征之事,然长征精神亦激励着抗日军民,使抗日军民于黑暗中看到希望之光;革命歌曲如号角嘹亮,振奋士气,《义勇军进行曲》《在太行山上》旋律与歌词如同一面面旗帜,飘扬在抗日前线,激励着抗日将士奋勇向前;书画作品如灯塔闪耀,照亮征程,徐悲鸿《奔马图》奔腾的姿态,恰似革命者奋勇向前的精神风貌,为抗日军民带来精神上的慰藉与鼓舞。陈布雷“地无分南北,人无分老幼,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”为中国四万万同胞所传诵,激励全国军民同仇敌忾、团结抗战。
当今国际形势复杂,中国开放发展面临诸多挑战,弘扬抗战精神与开展红色教育极为必要。抗战时期两岸儿女共御外敌,此精神能唤起当今两岸共同情感与认同,化解隔阂,可为两岸交流搭台,促进往来,从文化角度夯实根基,助力祖国统一。
岁月悠悠,历史之长河奔腾不息,2025年为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,十四年抗战之艰苦卓绝值得我们所有中国人铭记于心。为缅怀先烈,激励后人,传承抗战精神,北京诗书印画文化交流中心、中国民族艺术研究院决定于2025年度出版大型纪念册《共和国红色巨匠》,此册旨在通过诗书画艺术的感染力探寻红色足迹,让红色精神之花开遍神州,为国家繁荣富强,为民族之伟大复兴贡献己力。
发布于:广东省